思茅:因茶致富,因茶兴业
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思茅:因茶致富,因茶兴业

  站在烟雾氤氲的茶山俯瞰下方:一排排嫩绿的茶树沿着山峰拾级而上,翠绿溢目。这里就是位于祖国西南边疆的思茅区,自古以来就是普洱茶的重要原产地、加工地和集散地。

  近年来,思茅区紧紧围绕建设“生态宜居之城、健康养生之地、普洱茶文化之源”,主动服务和融入“千亿云茶产业”战略,高标准、高水平推进“一县一业”茶叶产业示范县创建工作,巩固提升思茅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成果,成立了思茅有机茶产业联盟,打响普洱思茅有机茶品牌。目前,全区建成17万亩优质茶园,有机茶园认证与转换面积5.3万亩,绿色食品认证茶园面积达0.87万亩,打造了“龙生”“帝泊洱”“祖祥”等一批知名品牌,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出了一条独具地方特色的现代农业兴旺之路。

△思茅区倚象镇平掌村发展茶产业脱贫致富    吕禾/摄

发展茶叶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每年的3月中旬,早春茶抽出嫩芽,陆续进入采摘期。我家共种植了14亩茶叶,以前外面的茶厂来收购茶叶,根据茶叶级别,每公斤的收购价在3元至4元之间。现在村里建成了看牛山茶厂,茶叶收购价每个级别都提高了一元。按照现在的发展趋势来看,以后的生活一年会比一年好。再过三至五年的时间,我家的收入会比现在翻一番。”思茅区倚象镇平掌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韩学光告诉记者。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倚象镇平掌村结合自身特色,由村党总支牵头与思茅区茶叶龙头企业云南龙生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采取“村党总支+合作社+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探索出一条“村企合作、以茶兴村”的可持续发展产业扶贫新路子。

  “2018年,借助创建思茅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这一重要契机,龙生公司不断完善产业链,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将农户荒坡地流转给公司建设茶叶基地,扩大有机茶基地规模。把有机肥、粘虫板免费发放给参与有机茶园建设的茶农,对有机茶园建设区域的鲜叶价格进行调整,同等级鲜叶比不进行有机茶园建设的鲜叶价格提高0.3元/公斤,仅此一项每年多支付给茶农的鲜叶款就增加了近100万元,带动了茶农5430户21000人脱贫致富。”云南龙生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启忠说。一片小小的叶子,造福了一方茶农,造就了一个欣欣向荣的产业。

  茶产业是思茅区衣食万户的大产业。2018年12月,以茶产业为主导的思茅区现代农业产业园被认定为国家级产业园,2019年8月,思茅区被列为云南省“一县一业”茶叶产业示范县,为茶产业的发展带来蓬勃生机。思茅区高度重视茶产业联农带农富农工作,积极探索多元和多赢合作方式,通过推广“公司+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将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内的5633户农户纳入合作社联合经营,占园区农户总数的55.37%,园区内农户人均每年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区平均水平30.2%,有力地带动了茶农增收致富

创新联结机制助推茶农增收

  在思茅区南屏镇整碗村普洱祖祥高山茶园有限公司的茶园基地,2000余亩的有机茶生机盎然。

  “我的老家在思茅区龙潭乡黄草坝村,20多年前,那里的生存条件相对恶劣,交通不便,饮水困难。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我们举家外迁。”正在忙着采摘茶叶的胡顺娣告诉记者,她家属于最早到祖祥茶园基地上班的茶农之一,从栽种茶苗时就开始参与管理,如今夫妻俩管理10亩茶地,年收入达10万元左右。记者发现,在祖祥茶园基地,像胡顺娣这样的专职茶农有130余户。

  自实施精准扶贫以来,普洱祖祥高山茶园有限公司积极与农户构建利益联结机制,吸纳来自贫困山区的贫困劳动力130余户500多人管理公司的有机茶园,企业不仅为茶农支付稳定的工资,还为每户提供免费的独立住房,家中有子女读书的,还积极联系学校帮助办理上学事宜,极大地改善了茶农的生产生活条件。

  同时,作为思茅区茶产业的龙头企业,普洱祖祥高山茶园有限公司从2009年起实行“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通过创新利益联结机制,使当地有机茶鲜叶的收购价格得到大幅提升,实现村集体、村民、企业利益共享、互利多赢,带动了南屏镇整碗村及周边1300户农民4000余人增收致富,180多户贫困户年均增收1.5万元以上。

  祖祥高山茶园带动茶农增收致富是思茅区茶产业助力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思茅区以“一县一业”茶叶产业示范县创建为目标,以“一村一品”为抓手,通过“村委会+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等多种经营模式有力带动种茶贫困户增收脱贫,让茶产业成为山区群众实实在在的“致富产业”,力争到2021年底,全区达标茶企达100户以上,培育省级龙头企业8户,培育茶叶专业合作社170户,茶农达1.7万户,建立稳固利益联结机制达1.2万户,茶农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万元以上。

  因茶致富,因茶兴业。思茅区将“小茶叶”做成富民的“大产业”,走出了一条“依托茶产业,掘除贫困根”的康庄大道。(徐瑞/文 编辑:马雨果)

转自普洱日报